育儿-MAJIAWAN.BOYINGTE.COM域名出售

孩子不听话,原因可能是…… | 精选

2023-03-25 00:00:00

闺蜜给我打电话,说起管教儿子的无奈,原来她儿子学习成绩不好,在班级倒数,闺蜜每天急得睡不好,反复提醒儿子要好好学习,不能再退步了。

结果,儿子一点也不着急,每天回家不写作业、不吃晚餐,一头扎进手机游戏里。

闺蜜先是严厉训斥,指责儿子“不懂事”“脑子笨”,希望用激将法来激发他的上进心;

接着采用一系列惩罚措施,如扣除零花钱、取消周末出游计划等,希望儿子能尽快觉醒,听自己的建议。

但孩子还是我行我素,对学习不上心,对闺蜜的话更是左耳进、右耳出。

闺蜜唉声叹气:

“我真的说了无数遍,也骂了很多次,可他就是不听话,我不知道怎么办啊!”

我理解闺蜜的心情,但也提醒她,当前的指责、打骂等方式,一定要避免。

一个孩子的未来,从来不是通过父母的打骂来描绘的。

父母看清现象背后的原因,察觉错误背后的后果,才能在教育时多一些理智和清醒,引导孩子奔向光明的前途。

01

孩子“不听话”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错了

生活中,类似闺蜜那样的抓狂经历,很多父母都遇到过:

同样一件事,自己说了很多遍,孩子却好像没听进去,还是继续犯错;

写作业的时候,自己在旁边反复提醒,孩子却总是心不在焉,磨磨蹭蹭……

父母本想和孩子好好讲道理,但孩子总是不配合,也不调整,父母的耐心耗尽,就忍不住对孩子发火。用打击、吼叫等暴力方式来管教孩子,并且给孩子贴上“难管”“不听话”的负面标签。

但是,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?

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说过:

孩子的问题,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。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,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,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。

并不是孩子叛逆和不听话,而是父母习惯打压和暴力管教,才在自己和孩子中间树立了一道鸿沟,导致孩子对立和对抗。

02

父母的暴力管教

会给孩子埋下成长阴影

看过一组视频,父亲和女儿就同一件事情沟通时,各自不同的心理感受。

女儿做错了一件事,父亲非常生气,忍不住指责女儿:“你再这样,信不信我揍你!”

在父亲看来,自己已经严厉指出了女儿的问题,可女儿却不改,是“不听话”的表现。

而站在女儿的角度,她的内心感受却是:“爸爸那么凶,我就得防着他,没有时间考虑对错。”

另一个场景,是女儿吃饭慢吞吞的,爸爸特别无奈,开始数落女儿,说她吃饭的习惯太差了,做什么都让人操心。

可是,任凭爸爸说了很多,女儿就像没听见一样,不给任何反应。

他不知道,女儿的真实想法是:“爸爸说了那么多,我根本不知道重点在哪里,我只知道他在训我,他在否定我。”

孩子小时候,情绪管理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强,父母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,看上去好像是为孩子好,但是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、信任和支持,就会怀疑自己、自暴自弃,甚至失去奋斗的动力。

弗洛伊德认为,儿童经历的早期经验会对毕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,如果他们在家里经常遭受暴力管教,那么内心很容易发生扭曲。

经常遭受父母打骂、暴力管教的孩子,可能会变得自卑、压抑,做事情消极被动;也可能学会对父母撒谎,用逃课、离家出走等方式来反抗父母。

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坚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教孩子,会把孩子越推越远,让孩子在负面感受的堆积中,埋下成长的阴霾。

03

温柔耐心的父母

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财富

那些真正爱孩子的父母,从来不要站在高处,扬起拳头来训斥孩子,而是愿意蹲下身来,用耐心和温柔的态度,和孩子面对面交流。

第一,多点接纳,允许孩子表达。

朋友和儿子关系很好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,她给出建议后,儿子都会开心接纳。

我问她教育秘诀,她跟我说,那是因为她先接纳了儿子。

每次她都会主动问儿子,对某件事是怎么想的,经历某件事有什么感受。

当儿子表达的时候,她不会打断、嘲笑和指责,而是会耐心倾听,并及时回应,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。

当孩子出现问题,父母应该好好爱他们,通过沟通、共情等方式,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接纳,建立情感联结。

第二,多点引导,循序渐进改变。

当父母和孩子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,这个时候再来提出管教要求,就会容易很多。

比如,孩子写作业时太磨蹭,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观念;孩子吃饭习惯不好,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遵守相应规则。

但一定要记得,一次性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,同样的话也不要反复催促和唠叨。

心理学上有个“超限效应”,指的是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、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,就会不耐烦,表现出逆反。

父母要明白,孩子的改变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循序渐进慢慢进行的,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给予对应的引导,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

第三,多点解释,让孩子理解。

比起动辄就打骂孩子,父母能多一些耐心,和孩子解释前因后果,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。

即便真的忍不住,想出口责骂孩子,也不要说孩子“愚蠢”“笨蛋”,而是可以告诉孩子:我们知道你不笨,目前这件事只要不再做,就可以了。

父母好好沟通,孩子才会主动配合,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。

教育孩子时,父母不要羞辱他们,更不要用暴力惩罚他们。而是要用真诚来接纳、用温柔来引导、用耐心来解释,由此激发出孩子的潜在力量,让他们无惧前路风雨,茁壮成长。

发布于:北京